

- 首頁 > 政治經濟學·中國方法
經濟問題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整個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一環。面對當下的複雜世界、複雜中國,重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已成為應有之義。
-
年增1.9%,既是經濟也是政治指標,但歸根到底是一個政治指標
隨着疫情對於整個世界持續的衝擊和改變,“後疫情時代”將會以更加不同以往的面貌出現,而各國的經濟發展道路也將大大不同於此前。這也就意味着,發展經濟學理論中的大部分內容在2020年之後將成為過時無用的東西。
-
疫情改變了世界,但中國有個目標仍要堅定推進
在長期的比較政治研究中,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即工業化、現代化發展走向成功的臨界點是: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這些國家和地區都經受住了工業化最後階段的衝突考驗;而城鎮化率在65%以下的國家和地區,在出現動盪之後就遇到了很大的問題。
-
2021年怎麼幹?四季度政治局會議傳遞重大信號
在五中全會之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12月11日召開四季度政治局會議,總結今年,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重大信號。
-
“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舊平衡難以為繼
即使疫情結束,我們還要面對經濟反彈之後的貨幣超發問題。美聯儲、歐洲央行將來會不會快速地退出現在的量化寬鬆政策?歐美央行一旦迴歸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往往會導致大量資本回流。這意味着我們可能會面臨新的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對此情形,我們也需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
除了減貧和數字革命,中國還有個成就少有人提
意大利南部有點像新疆,是國家的邊疆地區。區別在於中國對新疆的定位不是中國的盡頭,而是亞洲的中心,所以它不再是邊疆而幾乎成了樞紐。意大利南部也可以採取類似的做法,成為連接歐洲和非洲的樞紐,化地理劣勢為優勢。
-
世界將以更快的速度向東方、向中國、向社會主義傾斜
我在《這就是中國》第一期節目中説,美國開始採取下三濫手段,我們要知道怎麼應對;好在中國領導人是經歷過“文革”亂世的,我們知道怎麼對付流氓。當時內部有爭議,這句話能否播出,我堅持要播,最後效果很好。這也是一種資政建言,我們判斷美國已變成蠻不講理的國家,談判或反擊措施,不能抱有幻想。
-
提高勞動者收入,是中國避免西方衰退陷阱的關鍵
增加資本利得税,增加對財富轉移的税收,比如開徵遺產税,以及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甚至對低收入家庭給予直接的政府補貼,這些都是很好的轉移支付方式,能夠讓低收入人羣更好地享受社會發展和生產力進步的果實。
-
越南不可能成為替代中國的Plan B
越南的出口量是中國出口量的零頭。2019年中國出口額近2.5萬億美元,越南只有2600億美元,我認為越南的出口增長50%,對中國的衝擊也就是幾個百分點。大家都不要忘記中國的規模有多麼大。
-
中小微企業如何保障並“挑戰”中國經濟?
大量小微企業和勞動力市場結構的變化將對中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制定帶來一定挑戰。比如更加靈活的就業可能促使經濟還沒有復甦到過去狀態之前,充分就業已提前實現。如果是這樣,貨幣政策將變得不怎麼管用。
-
中國6億人月可支配收入低於1000元? 最多應該只有4億
最近,《月收入不足千元,這6億人都在哪》成了熱點,也讓一些人開始了唱衰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取得的成就。但實際上,這篇文章中的一些觀點經不起推敲。中國月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的,應該最多有4億人左右。
-
中國信貸已走過頭,繼續膨脹會惡化貧富差距
我認為消費信貸/中小企業信貸在中國已經走過頭,對絕大多數消費者和小型企業來説,即使零利率、軟貸款也很危險。大幅減少這類信貸會不會導致經濟衰退?也許會,也許不會;開始時會有點不習慣,但絕對是好事。小型企業生存本來就難,信貸可能加大死亡概率,只有極少數能借助信貸如虎添翼。
-
美國打壓之下,政府如何領導中國的產業升級?
液晶面板工業雖然歷史不長,但發展極為迅速。一家中國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擴張觸發了一場“液晶熱”,為中國創造了重要機遇。如果政府能把握時機並鼓勵、鞭策、支持企業進行自主開發而非單純購買技術,將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升級有很強的推力作用。
-
中國經濟超預期之際,更要警惕“地區性危機”捲土重來
我們的貨幣還在以10%-11%的速度增長,但經濟增長速度滿打滿算也就是3.2%,顯然不需要這麼多貨幣,不應該逼迫銀行體系給實體經濟放貸。有時候,大家的記憶還是太短暫了,今天誰還記得,2010年温州是出現過一次金融危機的?
-
歐美經濟政策是為續命,中國沒必要跟着他們跑
該乾的事情還得幹,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出現個別負面情況,就不投資了,過去的事實已經證明投資對整體經濟的效應。中國有一個傳統智慧,叫“水至清則無魚”,我們不能指望在新的投資過程中一點問題都沒有,總會有人趁機渾水摸魚,只要能做到嚴格監管、事後追責就可以了。
-
出口型經濟本質是對美元霸權的維護,國內大循環能補這個缺
隨着以內需為主的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建立,逐步減少貿易順差,不僅能減少國家實體資源損失,還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原因在於中國貿易逆差意味着外國作為一個整體將持有過剩的人民幣,故貿易逆差和穩定而龐大的人民幣國債市場能夠吸引人民幣迴流中國購買人民幣國債,從而穩定人民幣匯率。
-
中國新經濟模式初露鋒芒,西方是時候丟掉幻想了
與蘇聯不同,中國龐大的經濟精密複雜並與世界緊密相連。西方所要做的是增強其外交能力並建立新的穩定規則,允許自己與中國在某些領域展開合作,比如在抗擊氣候變化和疫情等領域,同時也要繼續在保護人權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加大力度。中國14萬億規模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實力雄厚,絕不是靠做白日夢就能抹去的。現在是時候丟掉這種幻想了。
-
- 資訊 Information more
-
逆風破浪的中國經濟 丨 “2020,我轉正了!”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疫情“大考”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全文]
-
心裏更有底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這些鮮明信息
-
定調2021,中國經濟這麼幹
明年經濟工作着力點和發力點在哪。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清晰而鮮明的信號。一方面,政府該花的要花,特別是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另一方面,該省的要省,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全文]
-
這八大重點任務錨定明年經濟工作新航向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根本依靠[全文]
-
“雙循環”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在不久前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目標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錄入綱要,並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市場的熱議。在這種情況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這既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必須之舉,也是中國在現有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除全面促進消費外,還需拓展投資空間[全文]
-
中國經濟耀眼答卷的“密鑰”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極不平凡之年,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全文]
-
一組圖説清楚!明年經濟工作這樣做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2021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有哪些[全文]
-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啓,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科學把握髮展大勢,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着眼確保“十四五”開好局,明確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文]
-
未來15年,企業迎來韌性成長的數字化機遇
在《韌性成長:跨國公司數字化轉型峯會》峯會上,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展望了“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數字化機遇,微軟等眾多在華跨國公司代表分享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緊跟趨勢、充分落地產品和服務的經驗。[全文]
-
“美國將提前5年‘交棒’中國”
【淘寶菜鳥集運香港自提點】英國智庫在對193個國家與地區經濟進行預測後得出結論,經歷新冠疫情後,中國經濟將在2[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