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反壟斷,武器還是太少了
對於某些互聯網平台壟斷業務的監管模式也應當更有針對性。例如目前國內的社交軟件,綜合了繳納水電氣各種費用的功能、包含有可以跟蹤個人的健康情況的健康碼、更有儲蓄支付購買商品等等功能,這就和一個家庭的水電氣一樣成為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文]
-
發達國家“放水”的惡果,又殃及中國了?
美國今年幾次兩次財政刺激法案已經和即將放出來了幾萬億資金,雖然放水的初衷是為了支持消費需求,但是通過資本市場和經濟循環,國外先進企業手中目前握有空前的現金儲備。國內還處於落後狀態下的那些科技行業就更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和加大培養人才的力度才能追趕上競爭對手。[全文]
-
美國用金融制裁威脅中國,這場持久戰怎麼打?
金融制裁説到底是經濟戰的一個工具,主要目的就是拆散被制裁人與外界的金融貿易往來。對抗這種工具最根本有效的應對手段還是堅持對外開放和交流,更深入的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要讓經貿利益大到別人拆不散的地步。[全文]
-
當下,國企為何頻現債務危機?
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間,中國的抗疫成果最好,經濟復甦的步伐最快,為什麼此時卻出現一連串的國企債務危機呢? [全文]
-
中國外貿火爆,但兩大隱憂該怎麼破?
在疫情造成的貧富差距加大的今天,我們需要把注意力放到中低收入羣體身上,想辦法讓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這樣才能在保障穩定的同時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而另一個思路則是不直接補貼居民收入,而是由國家出面補貼居民社會保障賬户。[全文]
-
打倒偶像產業,就能提升中國文娛產業的格調嗎?
我雖然佩服汪編劇揭露行業弊端的勇氣,但是他提出的解決思路並不能改變我們面對外來文化產品競爭所處於的守勢地位。中國製造業要追求更尖端的工業化進步,文娛產業同樣也需要經歷一次工業化的洗禮。[全文]
-
數字貨幣來了,阿里會被甩掉嗎?
理想狀態下的數字貨幣,在央行數字研究所的規劃中應當起碼包含了區塊鏈技術和密碼學技術,可以在確認交易達成的同時就完成資金在買賣雙方之間的轉移,這樣無需擔保,買賣雙方就可完成交易,節省了第三方擔保費用,降低了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成本。[全文]
-
中概股連遭空頭基金打擊,財務造假的漏洞該堵了
對於國內廣大吃瓜羣眾來説,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更多的是貢獻了許多劫富濟貧的段子,以及促使大家排隊兑現手頭的瑞幸咖啡優惠券,抓緊時間再捋一把羊毛。對於投資者來説,一連串的負面消息對中概股這個整體在美國上市的前景的確帶來很大的陰影。 [全文]
-
美國瘋狂印錢製造財政窟窿,會引發大規模通脹嗎?
我之前多次提到美聯儲會在未來大規模的將債務貨幣化,通過印錢來解決債務危機,當時我覺得這個變化將在未來5到10年內逐步發生,沒想到才過了一年這個預測就實現了。[全文]
-
新年央行大紅包,你的房貸負擔很可能要減輕了
近日,央行宣佈LPR將適用於國內150萬億的存量貸款。2020年,所有的存量貸款要按照LPR機制重新定價簽約。實施新政策之後,居民家庭每一百萬貸款產生的利息費用在LPR機制下,估計每年會減少5000到10000塊錢。 [全文]
-
美元霸權奠基人去世,他曾有個治療通脹的“祕方”
保羅·沃克在高通脹的背景下走馬上任,在通脹面前堅定不移的執行了加息的政策,即使在受到死亡威脅的時候也毫不動搖,一直將美國的基準利率上升到近20%的水平,終於成功地控制了通貨膨脹。從此一戰成名,成為經濟史上一個傳奇的央行行長。[全文]
-
人民幣強勢回7,外媒還記得自己3個月前説“藥丸”嗎
人民幣匯率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則是中美貨幣政策的變化。表面上經濟數據最好的美國,在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時候竟然也是最激進的一個國家。如果美國經濟真的像公開數據顯示的健康增長,為什麼美聯儲還需要採取全球最激進的貨幣刺激政策呢? [全文]
-
美國上市公司高管大規模出售股票,讓我們聯想到2007
美國居民家庭支出和企業經濟活動的增長率都是剛剛從高點回落,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居民家庭相對較低的債務負擔和相對高的儲蓄率的對沖下,這些私人部門經濟活動未來的增長率將會繼續緩慢下跌。未來在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沉重負債導致的企業信用危機就有可能被引發。[全文]
-
人民幣破7,讓美國壓不住心中惡魔
7與6.99或者7.01之間的差別其實微乎其微。匯率下跌的確對於出口廠商有一定幫助,但是更大的作用則是儘早打破了這個整數關口的心理魔咒。從長期看實際上央行的政策空間大大擴展了,提高了採取宏觀調控的能力。 [全文]
-
三星突然被日本卡脖子,求助中國還來得及嗎?
G20會議結束之後,日本突然宣佈限制三種關鍵的半導體生產原料對韓國出口,三星集團或成最大輸家。由於此次雙方貿易戰的起因有相當重的政治外交因素。因此,雙方如果想徹底恢復到貿易戰以前的關係,需要兩國國內發生較大的政局變化才行。 [全文]
-
美國二季度GDP極有可能大幅下滑,企業債務開始反噬
美聯儲亞特蘭大分行根據最新的數據,預測第二季度美國GDP將跌至1.3%。而且,比起2000年和2008年經濟危機,當前美國企業債務負擔已經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依照這個模式,下一次美國經濟危機大概率不會重複2008年,而是更接近2000年危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