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為何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大多數德國人仍對疫苗無動於衷?
二戰後出現“德國式恐懼”現象,對新一輪專制政權的恐懼持續了數十年。2020年人們立即將《感染保護法》與1933年的《授權法》進行了比較…現代德國人傾向於對技術懷有敵意,幻想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並非像大多數外國人期望的那樣成為一個工程技術強國。[全文]
-
“沙雕”總動員:德國新冠抗議眾生相
德國大街小巷上那些“衞生示威遊行”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們幹嘛要衝擊議會?為什麼普通公民會跟自由意志主義者、新紀元運動分子、新納粹混在一起?這些平時怎麼都尿不到一壺裏的人怎麼就成了親密戰友,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全文]
-
默克爾當了15年德國“掌門”,武學祕笈是什麼?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正式宣誓就任聯邦德國總理。作為一個來自原東德地區的女性政治家,默克爾是如何在一個男人主宰的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中和一個相對保守的德國政壇中穩坐十五年總理寶座的呢?[全文]
-
柏林牆倒塌30年,德國依舊是“兩個國家”
我當時16歲,只知道冷戰,根本不相信兩德會統一,更別説在那一年統一。然而,統一真的發生了,簡直像晴天霹靂一樣。我在電視上看到柏林牆倒塌,不久後我就收到一塊牆磚,據説真是從柏林牆上扒下來的……[全文]
-
俄反對派中毒,德政界又矛盾又激動
如果説德國政界對烏克蘭反對“北溪-2”尚能普遍理解的話,決策者對波蘭因不能從該項目分一杯羹而掀桌攪局的做法,簡直是嗤之以鼻。[全文]
-
在美國一頓“神”操作下,德國人竟也開始欣賞中國了…
美國拿槍頂着你胸口一般,説:“你要麼跟我一隊,要麼跟我作對,你必須選一邊。”站在德國、法國或歐盟的立場上,這是個迫在眉睫的話題——美國的行為越來越不端,卻要人為它效忠;另一位朋友是中國,交往沒那麼久,但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全文]
-
德國人看美國騷亂:再繼續下去恐將選出“希特勒”?
我們處於非常非常政治化的環境中。我挺害怕事態不斷演化,由新冠疫情這個醫療衞生問題產生經濟後果,再從經濟問題中發展出更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後果。因為一般而言事情就是這麼發展的。由於歷史原因我們德國人特別瞭解這一點……[全文]
-
萊茵日記:“陰謀論”喧囂塵上,誰是替罪羊?
這些天在德國議會和政府門口集會的抗議者們,堅信某些有權有勢的人意欲通過傳播病毒來限制人的基本權力和破壞民主。這些“理論”偏離事實,充滿成見、偏見、敵視和猜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有關微軟創始人蓋茨的各種“傳説”。[全文]
-
萊茵日記:德國疫情中紀念二戰,看文化聖殿如何墜入人間地獄
德國人喜歡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其享譽世界的“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德國製造”上,也反映在種族滅絕和消滅異己上。無論是折磨屠殺,還是消屍滅跡,他們樣樣都能做得近乎“完美”。可是,高雅文化中怎麼會孵化出令人髮指的“獸行”? [全文]
-
疫苗和羣體免疫到底哪個先在德國實現?兩條路都要走
根據我們實驗室的判斷,最早要等到2021年春天左右,才有可能研發出能投放到市場上可供患者使用的疫苗,到底是重點研發疫苗來得更快,還是羣體免疫比疫苗更早實現,形勢還不十分明朗。[全文]
-
萊茵日記:中外媒體有多“不對等”?
西方有些作者和編輯對所謂“事實”的把握和拿捏相當老練,一般不會輕易被人抓到“把柄”。他們大多很“油”,如果文中含有刺眼的詞語或指桑罵槐,他們會在標題下標明是“諷刺文”。筆者專門請兩位德國人來讀某篇“諷刺文”,結果,他們的讀後感大相徑庭。[全文]
-
萊茵日記:德國媒體批評美國,下手狠不狠?
德國民眾中的反美情結,在各個年齡段的人羣中都存在着。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的反戰運動和學生運動中,反美旗幟被舉得相當高。當時走上街頭的那批年輕人,如今已成為德國社會各個領域的中流砥柱,包括媒體在內。[全文]
-
萊茵日記:病毒也是資本的“照妖鏡”
有個企業家表示:“我們竟然僅為讓一些老人晚走幾年而選擇經濟自殺,還是讓我們接受人總是要死的這個事實吧,長壽並非生命的目標。”資本市場貌似一個“精靈怪物”,極為敏感,有時也很脆弱。但是,它一旦獲悉人會為它犧牲,就會毫無猶豫地牽着人的鼻子走。[全文]
-
萊茵日記:德國的“放縱”與默克爾的“放縱”
默克爾難以管束巴伐利亞的基社盟,所以只能在基民盟主席團的內部會議上批評黨內“諸侯”中的“冒進”勢頭。不幸的是,默克爾在表達時使用了一個在德語中不太雅觀的詞彙:“放縱”,這當然與“性”無關,但引起了國內輿論的反彈。[全文]
-
萊茵日記:歐洲反對特朗普,力挺WHO?其實還有小心思
歐洲對特朗普是相當不滿的,不過這種“不滿”更多源自“失望”,而非價值觀的變化。從這次對世衞組織“斷糧”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國家的政府和媒體一方面譴責特朗普的決定,或對此表示遺憾,另一方面則同情其批評世衞組織的理由。換而言之,他們也對世衞組織及中國的有些做法不滿。[全文]
-
萊茵日記:報告説德國死亡率低,果然吵起來了
調研得到了公關公司“StoryMachine”以及社交媒體的大力支持,而該公關公司的背景似乎又很不簡單,創建者之一的迪克曼與報業、政界以及美國公司的淵源頗深。一位病毒學家以及他身後的波恩大學,接受公關公司的鼎力協助,並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廣泛宣傳,似乎顯得有些不尋常。[全文]
-
呼吸機和口罩,暴露了“德國製造”的短板
我們在2月份已經把產能翻了一倍,而且決定最高翻四倍,而且並沒有遵循“德國優先”原則。一開始我們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中國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是呼吸機需求量最大的國家,我們每週可以為中國生產400個呼吸機。[全文]
-
萊茵日記:政客吃盡“疫情紅利”,經濟界一旁着急
“深居簡出”的默克爾開始頻頻出鏡,冷靜堅定地領導着抗疫工作。她的方式深得人心,有望擺脱2015年以來的“難民總理”標籤, 而成為“抗疫總理”。“災難時,誰執政誰出彩”,此話在這次的“戰疫”中再次得到證實。[全文]
-
“歐洲正在輸掉一場關乎聲譽的戰爭”
意大利人此前已經因歐洲缺乏團結而頗有些不滿了。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意大利在2月底就向歐盟發出了希望援助口罩的請求,歐盟隨即向各成員國發出了呼籲。但沒有一個歐盟國家給予迴應,只有中國做出了反應。[全文]
-
萊茵日記:德國人上次這麼悲觀,還是朝鮮戰爭…
僅有24%的人對未來十二個月充滿希望。無論是1961年修建柏林牆,還是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或者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恐怖襲擊之後,德國人都沒有如此悲觀失望過。同一機構此前得到的最低值27%,還是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習近平同德國、法國、歐盟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
-
德國新冠疫苗接種“出師不利”
-
“如果歐洲主權意味着只能聽美國的,就別奢談了”
-
德媒:英國報告的變異病毒,11月或已現於德國
· 傳到德國了 -
101歲了
-
傳到德國了
-
德記者反思:疫情中保護生命比保護數據更重要
-
德國施壓奏效?
-
約翰遜想找他倆私聊“脱歐”,直接被拒
-
她苦苦哀求,罕見情緒激動
-
德媒指責中國,然而字都寫不對…
-
被污“中國間諜”,他要起訴德國政府並索賠百萬歐元
-
美方繼續攪和之際,北溪2號即將恢復施工
-
現場被要求對華強硬,默克爾這樣回
-
“美國像黑手黨,歐洲要反擊”
-
5G爭議之際搞出來的“中國間諜”指控,德國又撤銷了
-
習近平同默克爾通話:望德方和歐方對中企保持開放
-
美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俄方:譁眾取寵
-
德媒不開心:德政府無羞愧心,中國可又成贏家啦
-
德防長再撂狠話:沒有美國,歐洲無法保護自己
-
-
· 德意志 ·
-
德國電視台進行種族歧視社會實驗 老奶奶挺身而出一頓狂懟
-
默克爾:我沒看到樓梯
· 默克爾又雙叒抖了 -
點贊土耳其隊這張照片 德男足兩主力被批
-
法媒:舒馬赫醒了,還能看F1直播
-
成都旅德大熊貓“夢夢”成功誕下一對雙胞胎
-
被德國警察要求脱下口罩,示威者下一秒又…
-
在德留學生華人也行動起來了!
-
德國警方:鴿子你超速了來交罰款!
-
互相看不慣 德倆網紅帶400粉絲開打
-
男子涉嫌18年毒死21同事:已確定1植物人2腎中毒
-
丹麥在與德國邊境建圍欄:防豬瘟
-
德國工廠1噸巧克力泄露...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
“高中生集體行納粹禮”照片瘋傳,美國警方介入
-
台理髮店招牌似納粹標誌 德方:難以置信,立即移除!
-
傳謠“留學生遭撒旦教死亡威脅” 網民被行拘3日
-
傳謠“留學生遭撒旦教死亡威脅” “吐槽君”家族被封號
-
德國倆老人逃離養老院 被發現正在重金屬音樂節上“蹦迪”
-
德國“獸母”竟把兒子賣給戀童癖 被判12年半
-
土總統:已和厄齊爾通話,他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