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英國會不會有一絲絲後悔?
最後更新: 2021-01-16 11:31:02導讀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至今,事態發展愈來愈荒腔走板。
2020年12月30日,歐盟與中國“壓哨”談妥中歐全面投資協議。同時,歐盟與英國的脱歐協議也終於靴子落地。
原本對美國新政府抱有極大期望的歐洲,為何不顧拜登團隊的隔洋喊話,堅決同中國達成協議?
當然,這也絕非代表歐盟放棄歐美同盟,他們仍在另一層面謀劃未來的“合作”。世界局勢仍充滿不確定性。
對此,觀察者網採訪了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原副代表、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華北電力大學客座教授周小明先生。以下為採訪全文。
【淘寶菜鳥集運香港自提點】
觀察者網:中歐雙邊投資協議,原本外界對其在年內談成的期望不大,甚至在12月30日的前幾天,還有外電陸續傳出談判停滯、美國從中作梗等消息,所以您能否介紹一下此前中歐雙方談判的進展以及主要問題在哪裏?最終能夠達成協議的原因是什麼,哪些關鍵問題取得質的突破?未來落實前景如何?
周小明:外媒稱,中歐投資協議談判達成協議,是因為北京想在拜登上台以前結束談判。其實,中歐雙方都有在2021年前結束談判的動機。對中國來説,在拜登入主白宮前同歐盟結束談判,意味着對美國下先手棋。拜登政府正在策劃對華包圍圈。中國先發制人,利用白宮權力交接前的窗口期,加速談判,搶先同歐盟經濟捆綁,打亂了美國的陣腳。這是繼RCEP後,中國向美國對華包圍圈發起的又一次突圍行動。
同樣,歐盟也有早日達成協議的強大動力。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締結,使歐盟在中國市場與美國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歐盟深知有必要迎頭趕上,締結投資協議能給歐盟在中國市場搶得先機的難得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另外,中歐投資協議可以成為歐盟同美國談判的籌碼,幫助歐盟贏得對己有利的結果。
德國是2020年下半年的歐盟輪值主席國,它把完成中歐投資協議談判看作是任內的優先事項,決意完成中歐關係中的一大跨越,給後人留下一筆重要遺產。
根據歐盟的預測,今後十年,歐盟85%的增長要靠區域外。而中國則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協議中,中方的承諾大大高於此前宣佈的措施,也高於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的規定。中國承諾向歐盟開放製造業、金融房地產、建築、衞生、電信、商業等領域,還對歐盟的其它核心訴求,如補貼透明性、國有企業及爭端解決機制,也作出了最大誠意的迴應。中歐投資協議因而被一些外媒稱之為“中國與第三國締結的最雄心勃勃的協議。”這些原因讓談判“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投資協議需要得到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的批准後才能生效,期間或將受到歐盟內部和美國的干擾。事實上,早在投資協議談判結束前,美國和歐洲就已出現一些噪音。英國《金融時報》社論呼籲布魯塞爾不要倉促行事,在拜登上任前達成協議;《彭博社》評論員文章則抨擊歐盟同中國達成這一協議是因小失大,可能危及美歐最大的戰略目標,也就是組成一個能迫使中國接受基於自由和規則的西方聯合陣線。拜登陣營也公開向歐盟施壓,要求歐盟按下談判暫停鍵。
可以預料,在協議批准過程中,美國會起勁使絆子;一些歐盟議員也會以所謂中國的“人權”和“勞工權益”為由,阻擾協議的通過。但是,除了美國以外,協議對各方都有好處,其魅力和誘惑,估計歐盟抵擋不住。中歐投資協議於2022年生效,應該是個大概率事件。
回看過去,中歐投資協議談判從2014年1月啓動,歷經七年之久,先後進行37輪。歐盟一直同中國糾纏市場準入的“對等”問題。即便投資協議談判結束後,歐盟還有人宣稱中國讓步不夠,中歐沒有實現真正的對等。其實,“對等”是相對的。在能源領域,法國電力公司30多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在華有多座合資核電站,歐盟能不能同樣地對中國核電企業張開雙臂呢?在醫藥領域,歐盟藥企在中國廣闊的市場馳騁多年,但中成藥近十年來在歐盟一直被禁售,這又當何論?
再者,同一領域內,不同經濟體的現實市場和市場潛力有很大差別,中國的市場規模在很多領域已遠遠大於歐盟。在考量“對等”時,是不是需要考慮市場規模,從而進行加權計算呢?
市場同技術、資本、自然資源和知識產權一樣,是重要資源,是有價值的。在世貿組織的談判中,市場準入往往是發展中國家用來換取發達國家優惠條件的籌碼,所以才有了發展中國家獨享的“不同且有差別的待遇”。美國政府對TikTok等中國企業的的打擊,從本質上來説,是不讓中國公司佔據美國市場。近年來,歐盟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去年12月,歐盟公佈《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英國也以反恐為名,去年11月底批准了對臉書、谷歌等每個科技公司的監管計劃。諸如此類舉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迫使美國的大型網絡平台為本地企業讓出市場。
對中國來説,本國市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應該保護好、使用好。鄭永年教授最近就提出,中國有必要把自己在世界上的市場份額轉化為規則制定權。
其實,歐盟的訴求遠不止“對等”和“公平競爭”。不久前,歐盟起草了一份關於歐美應對全球變局的新議程,提出歐盟要與美國結盟,共同對付中國崛起所造成的的威脅。這份文件還建議2021年上半年召開歐美峯會,正式啓動新的跨大西洋合作。過去四年,特朗普大搞“美國優先”,不帶歐盟玩,有時還揍它一頓,歐盟是很失落的。拜登在美國大選中勝出,歐盟政界和媒體歡呼雀躍。儘管歐美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利益衝突,但歐盟認為,在應對中國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方面,歐美是感同身受的。因此,美國大選一明朗,德法外長就在媒體發文,熱切期盼拜登推動歐美實施“跨大西洋新交易”, 共同應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自信”。
歐盟的“新議程”提出成立歐美貿易和科技理事會,加強歐美在投資審查、技術知識產權、強制性技術轉讓和出口管制問題上的合作,建議歐美以跨大西洋技術同盟作為治理機構,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成立廣泛同盟。歐盟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得以實現歐美主導全球技術使用和監管的目標。此外,還包括歐美共同領導世貿組織改革。顯然,歐盟的真正目標是,重塑歐美在國際舞台的領導地位,實現“歐美共治”,共同主宰世界。
觀察者網:與此同時,英歐協議談判最終踩線完,這次為何能達成妥協?去年10月,英國議會下議院通過《內部市場法案》,讓英歐談判雪上加霜,協議初步完成後,這個法案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另一方面,脱歐以後,英國以“全球化英國”作為戰略目標,去年底陸續和20餘個國家簽署貿易協議,不過與中美等主要經濟體的談判未見推進。那麼,在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成的背景下,英國的這幅全球化藍圖,前景如何?
周小明:英國從去年1月31日就同歐盟正式分手,但根據過渡期安排,仍然享受此前的優惠。近一年英歐談的是“未來關係”,也就是今後怎麼過日子。英國與歐盟在聖誕節的前一天達成了協議,實現了“軟脱歐”。但英倫三島沒有多少人拿出香檳酒慶賀英國史上的這一重大事件。因為大半英國人根本是反對脱歐的,“軟脱歐”也無法醫治他們心頭的傷痛,非常無可奈何。工商界也只是鬆了一口氣,英國避免了最糟糕的結果—沒有協議的脱歐。這種被稱為“硬脱歐”的分手將造成英國經濟混亂,打亂貨物和醫藥供應,對處於300多年來最糟糕狀況的英國經濟來説,更是雪上加霜。
協議談成後,英國拿回掌控權,重新獲得立法權和司法權,不用再聽布魯塞爾的吆喝,也得以自行決定歐盟哪些人可以進入英國,終結了歐盟人員自由流入英國的做法。六年前我在英國工作時,曾看到一篇報道,稱有近百萬波蘭人在英國打工,倫敦一城就有超過50萬的法國人。因此,不少英國人認為,外國人搶了他們的飯碗,成為英國脱歐的動因之一。
但英國也將為“主權”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據英國的政府經濟預測機構估算,同繼續留在歐盟相比,軟脱歐也會給英國造成4%的經濟損失,讓英國更窮。雖然協議規定,英歐間貨物流動享受零關税和零配額,遠遠優於世貿組織成員間的待遇,但是英國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税區,意味着英國公司成本上升,消費者價格上漲。舉個例子,每天有幾千輛滿載貨物的卡車經過英國南部港口多佛來往於英法之間,脱歐前,英法互不設立海關,貨車進出暢通無阻;今年開始設海關,從歐盟進出口都要申報,只要過關手續延誤兩分鐘,多佛就會排起十多公里長的車隊,部件未能及時送達,導致企業停滯。據英國財政收入部門測算,僅進出口申報,英國公司就需花費100億美元,此外像專業資格和產品標準的互認、 金融業的相互准入等問題,這回都沒來得及談。
歐盟是英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年出口額約4000億美元,佔英國全球出口的43%:從歐盟的進口則佔英國全部進口的一半以上。由於利益關係,雖然英方立場有時顯得很強硬,但為了達成協議,最終不得不作出讓步。
按照協議,北愛爾蘭實際上將繼續留在歐盟單一市場,成為英國的“特區”。《內部市場法案》的實施將導致在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設立關卡。因此,它違反了英歐此前達成的協議,遭到歐盟強烈反對,拜登也對英國施壓,英國最後的選擇屬於無奈之舉。實際上,當英歐未來關係協議還在談時,英國已經有人擔心,協議可能推動北愛爾蘭同愛爾蘭在經濟上無縫鏈接,促使經濟文化高度融合,最終形成聯姻。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中方允許滯留在港口的部分澳大利亞煤炭清關? 外交部迴應
2021-01-16 08:38 中國外交 -
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2021-01-16 08:06 觀察者頭條 -
美國新增確診25.6萬例、死亡4176例
2021-01-16 07:41 美國一夢 -
世衞:可能永遠不會發現零號病例
2021-01-16 07:1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蓬佩奧事件”發酵,“美國之音”記者要求領導辭職
2021-01-15 23:15 美國一夢 -
“國會山淪陷時,他感覺自己被背叛了”
2021-01-15 23:11 美國一夢 -
美國男子用美國國旗打美國警察,被捕
2021-01-15 22:07 美國一夢 -
澳大利亞的“雙標”,被本國專家扒得乾乾淨淨
2021-01-15 21:42 -
荷蘭政府內閣宣佈集體辭職
2021-01-15 21:42 -
巴西發現新型變異新冠病毒
2021-01-15 20:3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俄羅斯啓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程序
2021-01-15 20:19 -
拜登開啓“核動力”刺激,公佈1.9萬億美元救援計劃
2021-01-15 19:12 美國政治 -
那天,FBI恐怖分子監控名單上數十人都去了
2021-01-15 18:49 美國一夢 -
都快走了,他還想着對國會“使壞”
2021-01-15 18:31 特朗普 -
法智庫做“白日夢”:一邊限制技術轉讓,一邊和中國做生意
2021-01-15 18:13 中美關係 -
芝加哥遇害中國博士追悼會:父母已抵美,諾獎得主中文致哀
2021-01-15 17:47 美國槍擊案 -
蘋果要花1億美元幫助消除種族主義
2021-01-15 17:30 大公司 -
美政府炒“脱鈎”,坑了在華歐企
2021-01-15 17:20 大公司 -
印尼6.2級地震已致34人死亡,當局警告或發生強烈餘震
2021-01-15 17:19 地震 -
通倫當選老撾人革黨總書記 習近平致電祝賀
2021-01-15 16:53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華春瑩反問BBC:為什麼中國媒體不可以報? 評論 115中方宣佈制裁 評論 1702020年GDP逆勢增長2.3%!首破100萬億 評論 747井下傳回紙條! 評論 259拿錢説好話?英國在華博主硬剛《泰晤士報》 評論 438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