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時也勢也,曾經抵制中國的國家……
一開始歐盟也是很懷疑的,不太願意用中國疫苗,後來因為他們自己不生產、供應不上,然後去找英國買,結果英國説我自己產能不夠,要不我把印度的給你?嘿嘿嘿,這就好像在説:要不把“假冒偽劣”的給你?這不羞辱人嘛。[全文]
-
美國版“三國演義”何去何從?四月中旬可見分曉
特朗普在保守聯盟年會上已經不顧美國的政治傳統,開始大肆全面抨擊拜登的各項內外政策。所以民主和共和兩黨在特朗普的注視下,各自向對方妥協過多都會在中期選舉中受到不利影響,如此一來雙方在參議院中的拉鋸時間就會拖長。[全文]
-
“懂王”高調“復出”,到底想幹嗎?
毫無疑問,我們再度看到美國國內政治將進入一個充滿戲劇性的階段,這種變化從表面上看是由前總統特朗普的政治性高調“復出”所帶來的,但實際上其背後所隱含的是美國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深層次變化。這種變化涉及方方面面。[全文]
-
安倍一走,日本右翼樹倒猢猻散?
日本經濟的停滯,讓社會變成死水一潭。右翼不具有改變社會的動力,不論是厭韓厭華,還是和日本左翼、自由派論爭,右翼考慮的是迴歸舊制。但越希望走回頭路,就越無策無能,後安倍時代的日本,也愈發暗淡無光。[全文]
-
深入剖析特朗普“近衞軍”,美國問題之大超乎想象
美國參議院正在處理特朗普的第二次彈劾案。這不是簡單的民主黨反攻倒算,而是政治精英試圖從源頭上鎮壓以特朗普近衞軍為急先鋒的國內大眾政治運動。但近衞軍不是少數極右組織的衝動,而有着廣泛民意基礎,此類運動一旦有新的火花,很可能再次引爆。[全文]
-
比起美國逼迫二選一,在華外企更擔心另一問題
雙方有時候存在着一種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甚至是不信任感:亞洲客户常與眾多西方國家的複雜性作鬥爭,他們在自己不習慣的法律方面存在擔憂;西方客户被巨大的中國市場和增長前景所吸引,但對中國商業夥伴不信任……[全文]
-
“睡王”來了,熟悉的味道有了,但燈塔能亮嗎
普京做了一件事,他在“睡王”就職典禮之前進行了一次直播,舉行了一個東正教的宗教儀式,冰天雪地,零下温度,整個人脱掉衣服浸下去三次,在一個冰窟窿裏面進行了深度洗禮。普京在傳遞一個信號:我身體很好,拜登你行不行,這點到了一個要害。[全文]
-
病毒+特朗普,劇透了美國後續劇情,中國看到了
4年來,已經習慣了特朗普每天現身説法給中國全國人民講解何為美國、何為美國總統、何為美國政府、何為美國政治,再換一個言不由衷、陳詞濫調、套話連篇的虛偽總統上來,不習慣了怎麼辦?特朗普的課還沒聽夠怎麼辦?[全文]
-
現在輪到美國深呼吸,退一步了
坎貝爾説,中美彼此都應停下來,深呼吸一下,也許後退一些,反思一下。中國一直在深呼吸,保持最大節制,只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強力反制。但特朗普政府直到最後依然不遺餘力地往美中關係裏下毒。中國願意再次深呼吸,但這次輪到美國了。[全文]
-
蓬佩奧,心態崩了
蓬佩奧在美國霸權面臨可能走向衰退的歷史關鍵時刻,朝着讓美國霸權加速衰退的方向,狠狠地踩了一腳油門,而他自己還為此沾沾自喜,極其得意。美國曆史上最差的國務卿——蓬佩奧先生,走好不送。[全文]
-
美國理解不了天安門城樓上這兩句話
我們構建現代國家,從來不只是為了構建一般意義上的主權國家。天安門城樓上始終是兩塊標語並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古老中國通過革命建國的行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同時,也表明我們從來都包含着超越一般性國家認同的“天下”關懷。[全文]
-
糟糕,特朗普當着全世界的面“親”了我
我躲過了他的擁抱,但換來的是更糟糕的結果。總統探過身來,把嘴貼近我的右耳,説:“我真的很期待跟你共事。”不幸的是,從媒體拍攝的角度看來,他好像在親我。全世界都“看到了”特朗普親吻了這個將他送上總統寶座的人。天哪,再沒有什麼比這更糟糕的了。[全文]
-
避難後,這位民主黨參議員如此反思…
此次襲擊暴露了我們民主的軟肋,導致世界各地發出質疑:美國民主的未來是否陷入了危險?如果不解決這些軟肋,他們會指責我們偽善。為了讓美國民主繼續存活、讓美國繼續“捍衞”全世界的自由,我們要經受住這次考驗。全世界可都在看着我們。[全文]
· 這是美國的恥辱 -
“燈塔”隕落,出路在何方?
要了解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的美國怎會落到如此地步,就應該把神話和偶像崇拜扔到一邊,並回歸歷史。共和黨自1968年以來贏得了白人多數選票,民主黨則掌握了黑人和其他族裔的選票。這一巨大的歷史反轉,被裏根和特朗普放大,預示着美國將無可避免地陷入衝突。[全文]
-
特朗普被踢出推特,下一個是誰?
如果政府封停賬號,會被譴責為“事前限制”;但對公司,法律沒有限制。這種事發生過一次,就可能發生第二次。臉書和推特都沒有主要競爭對手。公眾依賴它們進行未經“過濾”的溝通。我們該如何看待大公司巨賈老闆們的“封殺”權?[全文]
-
“勤王”動員令是一場美國民主的911
美國民主在價值與制度上的韌性及自我修復能力,我們從1月6日衝突事件中兩黨與國會兩院的聯合護法行動中已可見一斑,但這種重建民主的共識在美國內外衝突條件下仍非常薄弱。這需要美國法治的力量、民主黨的政治節制、共和黨的政治反思以及美國社會的團結與和解。[全文]
-
民主黨要是逼迫太甚,美國真要脱軌了
如果民主黨繼續窮追猛打,想追究特朗普的責任,就會逼迫特朗普祭出各種荒腔走板的招數,比如自己赦免自己。而且對特朗普而言,即使自己逃過再次被彈劾,堅持到1月20離任,最大的隱憂還是無法保證在自己離任後不追究。[全文]
-
美國在崩潰?三類變化,兩條證據,一點啓示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美國存在着浪漫主義的想象。人們往往抽取出美國的積極面,比如民眾的善良、社會的有序、經濟的增長、種族的和諧、國家的崛起等等,將原因與內核都歸於民主的變量。現在,民主在衰老,美國在退步。“美國反對美國”狀態變得更加惡劣。[全文]
-
特朗普也許到頭了,但特朗普主義沒有
那麼多人敢闖首都、衝國會,證明特朗普主義在美國很有社會基礎。去年7400萬人給特朗普投票,他們對大選、對特朗普的評價跟主流社會必然不同。特朗普的政治前途是走到頭了,但4年後,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更聰明的新“特朗普”。[全文]
-
美國民主還能再搶救一下嗎?
民主是報紙的讀者投書。民主是九局上半的比數。是尚未被證明錯誤的點子,歌詞還沒寫壞的一首歌。是熱狗上的芥末與配給咖啡裏的奶油。民主是戰時委員會的要求,在戰爭中某天的早上,想要知道什麼是民主。[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福奇:希望特朗普敦促其支持者接種新冠疫苗
-
美前總統F4出鏡呼籲打疫苗,有個人沒來...
-
卸任後首次回紐約,迎接他的是...
-
“直接給我打錢!”
-
徹底輸了?美最高法駁回特朗普最後一項大選上訴
-
下次參選,特朗普不跟彭斯搭夥了?
· 告別,不“體面” -
YouTube考慮“解禁”特朗普
-
《華爾街日報》呼籲共和黨拋棄特朗普,他怒了
-
“懂小姐”有了新工作
-
美媒:特朗普夫婦在離任前“悄悄”接種疫苗
-
“共和黨4年後若想贏,先把民主黨説成支持中國”
-
“嗨!你們想我嗎?”
-
特朗普:4年後第三次擊敗他們,如何?
-
“中國製裁我,伊朗也不看好我,但我驕傲”
-
美保守派政客年會:為特朗普“塑金身”
-
美國會警察警告:他們還想玩更大的
-
“美國史上最大政治迫害的繼續!”
-
特朗普卸任後“首秀”,可能在...
-
這位共和黨大佬也要去“探望”特朗普了
-
首次迴應2024年是否參選,特朗普“賣關子”
-
-
· 特朗普 ·
-
共和黨大會?還是特朗普“洗白”大會?
-
若有首位女總統,特朗普這麼想...
-
伊萬卡一番吹噓後,網友不買賬
-
特朗普前私人律師:不要相信他説的每一句話
-
拜登:為阻止疫情傳播,我願再次“封國”
-
整天被特朗普惡毒攻擊作何感受?哈里斯放聲大笑
· 特朗普發起猛攻 -
風太大看不清提詞器,特朗普靈機一動
-
支持者不戴口罩,特朗普這麼解釋…
-
紐約抗議者遭便衣警察強塞進車
-
“美國大部分地區沒有新冠病毒”
-
特朗普:福奇有很高的支持率 為什麼我沒有?
-
CNN打臉特朗普口中“超難測試”,還補了一刀
-
“我為黑人做的比任何人都多,可能就比林肯差點吧”
-
“我們的檢測有點好得過分了”
-
特朗普競選顧問為低上座率辯解 福克斯主播:你們看起來很傻
-
特朗普急了:博爾頓敢出新書,就送他上法庭
-
特朗普又遭惡搞:支持拜登吧,他會跑步會喝水
-
小心翼翼下講台被羣嘲 特朗普發推
-
“普京應該不希望我連任,雖然我感覺他挺喜歡我”
-
“六週美國死亡人數超過越戰,你該連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