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金融大舉入市中國賺“養老錢”,市場準備好了嗎?
作為美國人的活命錢,養老基金投資方向反映了華爾街對美國經濟長期走勢的判斷。中國作為具有廣闊前景的經濟體,很可能成為吸引美國養老金的安全新港灣。美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美股的新高點會使養老基金開始大規模出貨,必須認真應對天量美元資本“堰塞湖”可能帶來的重大沖擊。[全文]
-
年輕人覺得“五年規劃”這工具有點老?不妨這麼看
我們的執政理念非常明確地以人民為中心,所以每個領導人一上任就會有中長期的目標,必須一屆一屆地往下幹。不過,我們沒有對創新成效的時間節點做硬性規定,因此繪製的藍圖就“活”了起來,會根據具體情況和目標的不同而變化。[全文]
-
特朗普若打金融戰,中國不堪一擊嗎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可能變為以金融戰為核心,貿易和軍事摩擦為側翼。因為他會發現,軍事和經濟層面,中國都有很硬的釘子給他碰,唯獨金融沒有。金融體系一直是我們的短板,即便未來沒有開戰,我們的金融體系也已經走到了亟需創新升級的當口了。[全文]
-
政府唱牛或救市,都是大國陽謀
在任何一個股票市場中,誰掌權,誰就製造自己的牛市和牛股,以及別人的崩盤。本輪牛市就是中國的大國陽謀。有人不承認,既反對政府唱牛,也反對政府救市,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美國人是怎麼搞世界第一大市場經濟體的。[全文]
-
中國經濟真是“粗放式增長”嗎?(下)
一個廣為流傳的説法就是,中國每單位GDP的能源消耗比美日等發達國家高出好幾倍。但事實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問題出在人們把單位GDP能耗等同於能源實際效率,這是一個方法論錯誤,由此得出中國能耗高的結論是一種誤解。[全文]
-
中國經濟真是“粗放式增長”嗎?(上)
“粗放型增長”這一説法的主要依據是,認為中國經濟的特徵是高投資,高能耗,低效率,低技術進步的“兩高兩低”和由此而來“高增長,低消費”。然而經濟學界並未確認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長就是“粗放型”增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