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英國會不會有一絲絲後悔?
英國脱歐後,成了局外人,連蹭熱點的機會也沒了。過去半年,英國對華政策發生了重大調整,對中國持有更大的懷疑和敵視,禁用華為5G,干涉香港和新疆等重大問題,同中國鬧得很僵。這樣的政治氛圍,中英談自貿協議,顯然不合時宜。[全文]
-
英國如果硬脱歐,對中國是福是禍?
當遇到現實困境,右翼思潮總是向後看,不由自主地緬懷過去的榮光來安慰自己。雖然英帝國自二戰以後就土崩瓦解了,但長期以來英國上下普遍有懷念英帝國時期的思潮,他們從沒認清自己的國力隨着實體經濟的萎縮,已被削弱到不可恢復的境地。[全文]
-
單身人士一次最多邀請倆親密訪客?歐洲第二波防疫把我整懵了
新一波疫情面前,歐洲的年輕人展現了大無畏、不怕死的一面,成為了第二波疫情的衝浪者。甚至很多人認為反正自己年輕,死亡率低,就算得了也無所謂。還有人覺得反正病毒也殺不死,戴口罩也不能解決問題……[全文]
-
白俄羅斯爆發騷亂,波蘭這是“人幹事”?
以往“茉莉花”“鬱金香”行動的策動者都是行蹤詭祕,這次白俄羅斯風波的罪魁禍首卻生怕不為人知。這個曾經的顏色革命受害者,正在變身成為加害者,其擅長的“信息戰”和網軍戰術等也在提醒我們:並非只有大國能玩轉顏色革命,“小地方”一樣能掀起滔天巨浪。[全文]
-
盧卡申科繼續掌權很合理,比美國正互噴的那兩位強得多
白俄羅斯較高的社會福利體系傷及了“城市中產”的利益,而這批人又是思想最活躍、最信奉各種“政治正確”的羣體。目前反對派的主張更像是“街頭藝術”,而國家發展靠的是實事求是、踏實肯幹。儘管條件惡劣,盧卡申科還是在捍衞白俄主權的前提下保持了20年的經濟增長。[全文]
-
在歐洲,我們也無法呼吸
如果説問題在美國更普遍並且更明顯,那麼歐洲警察也並非毫無歧視和暴力的問題。但是,我們仍然更不願意談論這個問題,其結果是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譴責另一大洲的問題比承認國內的缺陷要容易得多。[全文]
-
你必須是個非正常人,才能理解斯洛伐克的戰疫措施
如果我看疫情數據,我的國家似乎確實做得很好,但如果我和住在斯洛伐克的人交談,一切都是一團糟。似乎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做,沒有人知道如何制定防疫措施規則。如果他們設法創造了一些規則,沒有人知道如何讓人們真正遵循它們。[全文]
-
抗疫要走回頭路?歐洲看了一眼中美
一旦德國放任感染5800萬人,英國放任感染4000萬人,進行“羣體免疫”大型社會試驗,歐洲的“至暗時刻”將持續若干年,這意味着全球供應鏈和人員國際往來將處於較長停擺期,意味着輸入型疫情對中國和東亞國家、對其它“悶死”病毒戰法第一階段取得成功的國家,會是一種長時間高壓。[全文]
-
新冠危機:讓我們試試另一種“政商關係”吧
眼下我們有機會利用這次危機,理解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搞資本主義。這要求我們重新思考政府的目的:政府不應只是出現市場失靈時修補,而應積極行動,塑造和創造能夠實現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的市場。政府還應確保,涉及政府資金時,政商關係由公共利益而非利潤驅動。[全文]
-
“歐洲正在輸掉一場關乎聲譽的戰爭”
意大利人此前已經因歐洲缺乏團結而頗有些不滿了。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意大利在2月底就向歐盟發出了希望援助口罩的請求,歐盟隨即向各成員國發出了呼籲。但沒有一個歐盟國家給予迴應,只有中國做出了反應。[全文]
-
萊茵日記:德國醫療企業的“吹哨”郵件,衞生部已讀不回
德國人比較討厭兩種人:事後諸葛亮和凡事他人過。追責是必須的,但不能變成尋找替罪羊,因為這本身就是不願擔責的表現。德國人的精於計算和未雨綢繆也反映到此次防疫中:根據模式評估風險,採取相應措施;看似很從容,但也容易讓百姓無所適從,畢竟百姓需要引領。[全文]
-
從1例到2046例!我見證了瑞典疫情大爆發
當與世無爭的北歐不再淡定,歐盟的團結是寫在紙上的童話。2020年,我在瑞典目睹了疫情從可防到失控的全過程。 [全文]
-
“我們曾經笑話中國的段子現在都發生在自己身上”
疫情急轉直下,民眾恐慌加劇,經濟前景黯淡,一些德國人很是着急。在默克爾講話呼籲民眾主動配合抗疫的第二天,電視台播出幾位醫生錄製的短視頻。除重申減少外出外,痛陳利害,要求政府趕快封城,不要猶豫不決地寄希望於“愚蠢的人民”會主動作為。言下之意,政策不能強力執行就形同虛設。[全文]
-
疫情之下西方翻起G7老黃曆,該好好回想2008了
2008年金融危機催生G20,世界主要國家利用這一國際合作新平台,進行有效的宏觀政策協調,成功遏制危機蔓延。但在這次全球公共衞生災難面前,西方國家卻對G20視而不見,轉而擁抱G7。但事實上,由於與會國家缺乏全球代表性,措施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全文]
-
熱衷炒作“中國病毒”,特朗普和西方政客們居心何在?
歐洲、特別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表示,要與美國拉開距離,因為美國已無法承擔起西方國家“領袖”的角色,其中包括對俄關係、對華關係。疫情過去以後,美歐之間再也不會有過去那種關係存在;歐洲必然將修正其對俄、對華關係。一個新的歐洲正因新冠病毒而出現在地平線上。[全文]
-
法國罷工不消停,長遠來看解套只有一條路
經濟發展需要推動力,拋開政治因素,要麼是基礎建設帶動的投資推動了經濟發展,要麼是新資源新技術的開發創新引發的經濟繁榮。但時至今日,這兩個推動因素在歐洲本土使不上勁兒了。美國不允許中國取代它成為世界第一,但歐洲沒有這個顧慮。[全文]
-
英國強勢政府迴歸,這回真能完成脱歐?
約翰遜將這一結果描述為完成脱歐的“強有力的新授權”。這也意味着,歷時超過三年的脱歐方案終於即將被英國議會通過,工黨主張的“二次公投”可能性被排除。英鎊兑美元匯率的迅速拉昇,也反映出市場認為“硬脱歐”的可能性基本上被排除。[全文]
-
為增強凝聚力,北約祕書長拿中國轉移矛盾
北約70週年紀念日之際,馬克龍的舉動帶着復興戴高樂主義、追求獨立於美國的歐洲夢的味道,他似乎也開始採取特朗普式的“顛覆”手段,希望通過“強硬”對話來撼動合作伙伴。但就現實而言,歐洲內部短時間內無法擺脱美國保護的依賴。[全文]
-
博爾頓走了,對美強硬的歐盟來了?
無論中美談判結果如何,特朗普都將要同時面對另一個談判對手——歐盟。很明顯,歐盟不想繼續唯美國馬首是瞻了,它必須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我們也許應該思考,歐盟能夠對美國強硬的話,那麼對中國是否也會採取同一策略呢?[全文]
-
為了大英帝國,請約翰遜手下留情
英國國際發展部(DFID)成立22年間,數百萬人擺脱了貧困,數百萬兒童有學可上,數百萬生命因疫苗接種項目等舉措而得以被拯救。然而,英國新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過渡團隊正在研究提案,將DFID併入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FCO)。[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約翰遜想找他倆私聊“脱歐”,直接被拒
-
他倆還在吵,“場面堪比拳擊比賽”
-
法國又開始了
-
搶批美德疫苗,英大臣:説明我們比美國牛
-
他稱歐盟應強化軍力,“幫助調停中美緊張關係”
-
意大利疫區又向古巴求援
-
“法國與非洲之間,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
法國,又是為“自由”
-
德防長再撂狠話:沒有美國,歐洲無法保護自己
-
因為這兩國,“歐盟又陷入了危機”
-
奧地利恐襲背後:槍支管控寬鬆,每百人有30支
-
尼斯之後,法國里昂又出事
-
“土耳其人,永遠別買法國貨!”
-
歐洲疫情再升級!法國日增超4萬例
· 歐洲疫情告急 -
俄情報機關:美國要在這個東歐國家搞顏色革命
-
歐洲疫情告急
-
“低犯罪率”的瑞典,這回失控了
-
歐洲議會:將不承認盧卡申科為總統
-
法國疫情反彈,“黃背心”卻又來了
-
馬克龍炮轟埃爾多安:土耳其人值得一個更好的政府
-
-
· 歐洲亂局 ·
-
因為他,柏林電影節獲獎導演把到手的獎盃退了
-
丹麥在與德國邊境建圍欄:防豬瘟
-
黃背心中國工廠:5萬件急單聖誕前發貨
-
大膽劫匪!搶完超市還敢搶警車
-
烏克蘭國防系統賬號admin,密碼123456
-
英國軍情5處首次公開招實習生:要程序員,月入兩萬!
-
英媒質問“不收難民還挺驕傲”,波蘭政客這樣懟
-
不滿C羅加盟!菲亞特員工鬧罷工:我們10年沒漲工資了
-
大量難民湧入 希臘市長們帶頭抗議
-
倫敦希思羅機場安全信息泄露?數據U盤在大街上被找到
-
歐盟高官女兒遭難民姦殺 嫌犯認罪竟稱:怪她太美
-
這裏風景如畫,如今卻成了恐怖小鎮
-
西班牙女警以一敵五 擊斃4名恐怖分子成英雄
-
羅馬尼亞“直播女孩”盛行 月入3萬
-
300多非洲移民“闖關”湧向西班牙…
-
23起性侵4起強姦發生後,瑞典最大音樂節取消
· 這次是瑞典…… -
荷蘭精子銀行員工私自“播種” 造60多個孩子
-
德國:難民性侵6歲女孩 僅被判20個月監禁
-
瑞典警察大吐苦水:一個星期接好多強姦案,嫌犯都是難民
-
上次噴糞,這次噴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