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燦榮:管“破”不管“立”,這很特朗普
導讀跌宕起伏的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如何總結特朗普4年對美國國內和國際格局的影響?拜登上台,中美關係會有怎樣的變與不變?喊出“帶領美國重新領導世界”的拜登,面臨哪些困難?觀察者網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
【淘寶菜鳥集運香港自提點】
觀察者網:美國政府已經啓動過渡程序,四年特朗普時代也要畫上句號了。作為對特朗普時代的總結,您如何評價他執政這四年對美國國內和國際格局的影響?
金燦榮:特朗普先生是美國政治史上的一個異類,他不是一個常規政治家,以前沒有從過政,主要就是經商,然後去做了一個異類、參加大選,居然還贏了,確實很意外。他近4年的執政生涯,應該講在“破”方面有作用,但是在“立”方面,作用不突出,嘿嘿嘿,對吧?
一個社會遇到問題,得先破後立,在破方面,特朗普做得挺好,對原來的美國體制、政治傳統有衝擊,但是在“立”方面他沒有什麼貢獻。所以建制派對他是很否定的,建制派控制的主流媒體對他批評也很多,兩黨的主流包括共和黨,也都跟他保持距離,主要就是因為他只破不立。
特朗普執政的影響,從正面講,就是造成美國建制派的權威有些許下降;從負面講,就是美國的社會分裂了。這次選舉結果就可以看出美國的分裂,那不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而是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分”眾國。這是跟特朗普有關係的。
原來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時間歷史又比較短,移民社會就是很多元,歷史短、消化多元的時間就短。正常情況下美國的政治家都是彌合矛盾,特朗普不是,他是一遇到問題就衝到第一線,然後站在一邊、罵另一邊,嘿嘿嘿。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把社會進一步撕裂了,才會出現今年選舉中,頭白的爸爸媽媽投特朗普,女兒就不認爸媽了,家庭就分裂了。
對於光破不立的特朗普,最後歷史怎麼評價還挺難説的。他確實應該是代表了美國中下層,對這個社會的不滿通過他表達出來了,但是美國能不能迴應不滿、拿出解決之道,這不好説。
站在美國人的角度,對特朗普的評價應該説見仁見智,支持者對他喜歡得不行,反對者對他恨之入骨。因為特朗普本身是個睚眥必報的一個人,性格鮮明,所以支持者、反對者都非常鮮明。我們作為外人可以客觀一些,特朗普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他代表了社會一部分人的不滿,但是如果他僅僅做到這一步,沒有機會再做下一步“立”。那麼最後歷史對他的評價應該是不高的。
對於國際格局的影響,特朗普的思路就是減少國際責任、國際負擔,因為美國做世界霸主是有成本的,商人計算成本,特朗普確實在幾個方向還是具體做了,比如説從中東撤軍,減少在歐洲的駐軍,減少在東亞的駐軍;但是他也帶來很多混亂,比如國際自由貿易秩序就被他搞亂了,大國關係被他搞亂了,大國關係原來基本上還過得去,比如中美、俄美,原來都有矛盾,但是還過得去,現在特朗普把温情脈脈的面紗撕掉了,所以大國關係就從原來的又競爭又合作變成現在的以競爭為主。
所以,特朗普在國際上的做法,也是先“破”再説,帶領美國退了很多羣,但是還沒想着怎麼再組建一個新秩序,就離開了。
綜合來説,他對內對外的作用差不多,就是對原來的秩序有衝擊,但對新秩序的建構沒有什麼貢獻。
觀察者網:相比反覆無常的特朗普,新當選的拜登更尊重規則、重視國際秩序。您認為在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有怎樣的變和不變?
金燦榮:美國現在兩黨在戰略上,都把中國當做主要競爭對手了,這一點兩黨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戰略層面的結構,仍是以競爭為主。但在風格上,拜登的團隊會和特朗普有所不同,拜登的執政風格、行為方式、政策關注重點都與特朗普不同。
從風格角度來講,可能拜登當局對中美關係的穩定性、可預測性會好一點。特朗普先生他有一毛病,就是他推特治國,今天明天的立場變化可以很大,中間沒有過渡,所以跟特朗普打交道,無法預測他的行為,這樣就沒法建立信任。我估計拜登和他的團隊會比較專業、穩定一點。
另外,對中國而言,目前重要的是要恢復中美對話。中美之間客觀上有矛盾,而且矛盾還挺多,而在有矛盾的情況之下,雙方保持對話溝通的意願、一起來解決矛盾,這個很重要。奧巴馬時期,中美之間曾經最多的時候,有103個副部級及以上的對話機制,現在全停了,這就非常糟糕了。拜登先生上台,我估計一部分對話是可以恢復的,這是個好事。
另外在議題上,台灣、南海、東海這種議題,拜登會繼續打牌,因為戰略上他要對付中國,但我估計在打的程度上,會比特朗普當局更有分寸、更可控一些。但人權議題會比現在突出,因為拜登他對人權很感興趣,對吧。經貿問題,我估計拜登不會增加新的關税,但是不是會很痛快地,把過去兩年多特朗普無理增加的關税取消掉,拜登可能要擺架子了,他很有可能把原來特朗普無理增加的關税當做牌來打,要我撤可以,中國你得給我好處,和他交換。我估計拜登在經貿問題上不會再往前走,但是讓他往後退也很難。
中國方面對拜登先生執政總體上是歡迎的,也希望拜登能在執政期間改變從過去兩年中美關係直線下滑狀態。拜登先生迴歸國際機制,中國肯定會推動拜登回到談判桌,想辦法達成一些共識,我想近期比較可以取得共識的一個公共衞生領域,就是防疫,一個是氣候變化。此後我們還可以談很多話題,比如全球議題像網絡犯罪、移民難民、防核擴散、反恐、世界脱貧等等。另外,恢復全球貿易自由、金融穩定方面,美國若是願意談,中方還是非常熱情的。
不過,拜登先生即使有意願改善中美關係,我們也不能指望他做得太多,因為他的權力受到牽制。
這次選舉,共和黨的選情不差。在眾議院,共和黨從民主黨手上拿走10票,雖然民主黨在眾議院還是多數,但多數的比例降低了;在參議院,共和黨依舊保持着多數。所以議會里,共和黨的優勢其實擴大了。另外最高法院現在親共和黨,最高法院9個大法官,6個共和黨,3個民主黨。所以坦率地講,拜登先生的權力會遭掣肘。
而且美國社會依舊分裂。拜登拿到8000萬張選票,可特朗普也拿到7400萬張票,特朗普平靜了,川粉也不會平靜。這就等於一半的美國不認同拜登,這是很難的政治任務。
所以,未來的美國新政府的前途很坎坷,在這個背景之下,你還真不能指望拜登在中美關係上做得太多。總體評估,拜登先生執政對中美關係利大於弊,中方也會抓住各種可能性,去推動中美關係恢復,但另一個方面,我們心裏也必須清楚,中美關係改善的程度可能非常有限。
觀察者網:這次混亂的大選,也充分暴露了美國存在的制度性、結構性問題。特朗普四年破壞,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拜登要實現所説的“帶領美國重新領導世界”,面臨的困難有哪些?
金燦榮:民主黨是比較注重國際形象,注重多邊主義,多注重國際組織,所以他講這個話很正常。但是意願表達是一回事,實現目標是另一回事。
首先美國自己得先把事情做好,你要成為班上的學霸,你自己考試成績得好吧,你“學霸”最後考出來61分,人家95分,那怎麼行,所以美國第一是得先把國內的事兒處理好,第二個是在國際上取得大家的信任。取得信任光是嘴巴説説不行,得做一些實質貢獻,而恢復信任、做出貢獻,都不容易,需要一點時間、耐心,而要做成績就要拿錢,拿錢美國國會就不會同意。
所以我覺得拜登作為一個民主黨候選人,表達美國要重新領導世界的意願很正常,但是能不能真的做到,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白紫文 
-
美國“內戰”已經打響
2020-12-19 08:29 美國大選觀察 -
形勢越複雜,鬥爭越艱鉅,越需要戰略思維
2020-12-18 07:1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中國的聖誕派對如此熱鬧,歐美國家要嫉妒了
2020-12-10 07:48 新冠疫情與百年未有大變局 -
澳總理“委屈”?我這麼回答澳大利亞朋友
2020-12-09 07:59 -
3年前這澳劇,應景!
2020-12-01 23:09 -
中美關係“活化石”基辛格被撤職,我的心情很複雜
2020-11-28 10:29 美國大選觀察 -
冷戰後最高!英國軍費飆升1400億
2020-11-20 11:59 不列顛 -
德國人抗議防疫法案:威脅自由!
2020-11-19 11:03 德意志 -
民進黨前“立委”急了
2020-11-18 15:03 -
沒錯,正是印度
2020-11-18 10:48 -
一問到特朗普,冷笑三聲
2020-11-17 16:56 -
譚德塞點名歐美: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2020-11-17 13:3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拜登給特朗普添堵:不交權,會死更多人
2020-11-17 09:36 美國政治 -
“敗選”後首次記者會,先拿他撒氣
2020-11-14 13:48 美國政治 -
特朗普出席拜登就職典禮嗎?白宮新聞祕書這麼回
2020-11-14 11:24 美國大選2020 -
“我們將平穩過渡……到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
2020-11-11 10:38 美國大選2020 -
聽到這個問題,他溜了...
2020-11-10 18:20 美國一夢 -
白宮新聞祕書説到這,福克斯果斷把直播掐了
2020-11-10 09:33 美國大選2020 -
為什麼抗美援朝題材一度消失在國內大熒幕上?
2020-11-10 07:57 -
相關推薦 - 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評論 138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評論 299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評論 111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評論 325拜登開啓“核動力”刺激,公佈1.9萬億美元救援計劃 評論 529最新聞 Hot
-
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
特朗普任內“處死”第13人,超56年總和
-
CDC: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恐在美國成“主流”
-
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
“5人偷渡台灣,已到美國”
-
終於走人
-
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
最新調查:近8成受訪者認為“美國正在崩潰”
-
“只要政府批准,匈牙利成首個接受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
-
“最後瘋狂”!美國又制裁6名中國官員
-
他將在拜登就職典禮前離開白宮,單獨舉辦告別儀式
-
“最後,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
特朗普即將下台,美國最大擁槍組織申請破產
-
台灣當局:今年大陸返台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
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
兇手跑了!目的地都是…
-